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通知 > 本科教学
【机情无限 精彩毕设】机械2024届毕业设计(论文)中期检查优秀案例分享第二十三期——基于CFRP构架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方案研究与设计

时间:2024-04-17     作者:范天奕     编辑:李艳梅     阅读:


  学生姓名范天奕

  班班级车辆2020-05班

  指导教师胡洪斌

  毕设题目:基于CFRP构架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方案研究与设计 

 

 


 

 


一、概况

1.选题意义

纤维增强复合材料(CFRP)作为一种轻量化、高强度的材料,在动车组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转向架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的关键承重组件,对机车的安全和平稳性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,转向架质量约占整车质量 40%,作为支撑列车车体,承受并传递车辆载荷,保证车辆平稳运行的关键部件,对其进行轻量化设计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。碳纤维复合材料(CFRP)相较传统钢材料密度不及其 1/4,且比强度高、比模量大,具有更高疲劳强度、冲击强度以及更低的缺口敏感度和裂纹扩散速度等优点。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到动车组车辆转向架上,对于车辆轻量化、节能性等方面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。

2.任务分解

第一阶段: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

1)研究复合材料应用的背景、CFRP构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;

2)搜集相关文献,综述复合材料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及其失效准则;

3)外文文献翻译。

第二阶段:理论研究及模型搭建

1)系统学习复合材料力学知识,熟悉有限元软件的相关操作;

2)利用solidworks建立几何模型,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构架复合材料的建模;

3)撰写绪论部分。

第三阶段:构架的复合材料优化及强度分析

1)利用OptiStruct 求解器在限定铺层角度下依次优化设计了复合材料铺层块、铺层数和铺层顺序,使得构架的结构在满足有关性能的要求下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;

2)对优化后的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;

3)撰写第二,三章部分。

第四阶段:提出转向架设计方案

1)根据构架的特性选择相匹配的悬挂系统和连接方式,使其满足刚度定位需求;

2)对转向架模型进行整体评价;

3)提交毕业论文终稿,完成相关A0图纸并完成毕业答辩。

二、已完成工作

1. 查阅和归纳整理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文献,了解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方面国内外发展现状,掌握复合材料力学基础,完成了外文文献翻译工作以及论文绪论部分的撰写工作。

图1 文献翻译以及绪论撰写

2.学习hypermesh软件,掌握复合材料从铺层到层合板的建模过程,包括设置铺层厚度铺层角度和更改材料方向等。掌握复合材料铺层优化的方法,包括复合材料铺层块、铺层数和铺层顺序,并以建立的初始模型进行分析,初步结果为优化部分减重30%以上。

2 构架的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


3 优化后的复合材料模型以及迭代曲线

3.学习复合材料的失效准则,掌握复合材料模型的强度分析方法,对优化前后的有限元模型都进行了强度分析

4 构架有限元分析结果

4.在文本撰写方面,完成了第一章绪论、第二章复合材料力学基础及有限元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、部分第三章 CFRP构架的设计与强度分析,累计文本多于10000字。

三、下一步安排

1.学习转向架设计的国家标准,根据构架的特性选择相匹配的悬挂系统和连接方式,使其满足刚度定位需求,并对转向架模型进行整体评价;

2.完善三维模型中的各种细节,使转向架完整且符合规范。而后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的绘制;

3.利用等效刚度方法评价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,探究CFRP材料带来的优势亦或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;

4.撰写毕业论文,准备结题。

问题一:你在介绍中只说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,那可以说一下它的缺点是什么吗?

回答:首先碳纤维复合材料由长纤维组成,往往一体成型,对于损伤部分需要大范围更换,造成成本高昂;其次复合材料具有各向异性,在不同方向有不同刚度,和钢材相比偏小,会造成零件在载荷下变形较大。

问题二:碳纤维复合转向架一般有新的结构,有些地铁转向架甚至省略了一系悬挂,你在此处放了一张CRH380的转向架是什么意思?

回答:因为此设计的原型车就是CRH380,一系悬挂由于配合构架需要创新设计,这部分内容在中期之后完成,在最终答辩时会更新为新型设计结构。


我的毕设题目涉及到复合材料和车辆工程的前沿知识,对我来说很多是未知的领域,此外毕设中使用的hypermesh软件也是第一次接触,在胡老师和同组同学的帮助下我反复钻研,收获颇丰:

1.学习了复合材料力学。本科期间学习了材料力学,对复合材料力学形成一定基础,但对于层合板类的理论分析会提出全新的假设。我在浏览图书时掌握了相关公式的推导,并整理到毕业设计论文中。

2.掌握hypermesh软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。在有些时间内学习一个软件普遍是困难的,并且该方面的教程少之又少,我只能在有限的示范案例中反复地尝试,对设计的模型也进行反复计算,繁琐的操作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耐心。

3.对转向架的结构认识更加深刻了。本科课程和实习虽然都接触到了转向架的组成和原理,但自己动手设计是第一次,对于各种创新的想法需要经过各种标准的检验,分析才能变为实际可生产的,在此过程中我经常和老师探讨,虽然打消了不少天马行空的想法,但在构造出一个可行方案的时刻仍是很有成就感。

总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,从中学到的方法能应用于新难题,就说明自己在进步。


Baidu
sogou